|
探究“教師素質下降”的根源問題無論在網(wǎng)絡上還是在現(xiàn)實中,總能聽到人們對“教師素質下降”的抱怨,這反映出人們對現(xiàn)在的教育質量是不滿意的,他們就把自己的不滿情緒發(fā)泄到教師的身上,認為是教師素質下降才造成了這種后果。當然教師素質下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,但只拿教師說事明顯有些偏頗。目前中國的教育形式向好發(fā)展,但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,還沒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(tài),致使許多不良現(xiàn)象經常被曝光天下,下面是筆者的一些思考。 一.教師素質為何會下降? 新中國恢復高考以后,我們國家同時起步建立了完整有效的師范教育體制,從高等學府(師范大學)到中等院校(?茖W校、中等師范學校),全部實施免學費,免生活費(享受助學金)并包分配工作的優(yōu)惠政策。在當時,這樣的機會是十分難得的。所以教師成為一些優(yōu)秀學子的首選,于是大批的優(yōu)秀學子走進教師的隊伍,他們?yōu)閲鴩遗囵B(yǎng)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。 可是從20世紀90年代起,國家取消了師范類學校的免學費制和包分配制,導致師范專業(yè)吸引力下降,再加上教師工資偏低,工作時間較長,風險責任越來越大等問題使得優(yōu)秀學子敬而遠之。當下教師的學歷都是挺高的,本科學歷甚至研究生學歷的比比皆是,但是相當一部分人的真實水平卻是讓人擔憂的。比如我校剛分配過來的新教師中有幾名是本科院校數(shù)學專業(yè)的,可卻無一人敢擔任九年級數(shù)學課,后來讓他們教了七八年級的數(shù)學課。在聽評課活動中,老教師們都為他們的課堂效果擔憂,他們大多是照本宣科,問題設置淺顯且無層次,講解時寥寥數(shù)語似蜻蜓點水般匆匆而過,不敢深挖知識點,更別說拓展拔高,學生似懂非懂,全靠自學,不單是數(shù)學這一學科,其他學科的年輕教師的課也存在不少問題。 二.優(yōu)質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 筆者曾在網(wǎng)上看到一份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2020年擬錄用的小學、初中、高中教師公示名單,這份令人咋舌的公示顯示出,42人的擬錄用名單中,小學、初中、高中老師學歷全部為碩士或博士,其中來自北大、清華畢業(yè)生就占了32人,其余十人也均來自香港或海外名校。有這樣的學霸級教師隊伍,何愁培養(yǎng)不出高素質的學生?當然,能招到這樣高素質的人才,學校給出的薪資同樣是令人咋舌的,基本上都是30萬以上。 相比之下,我國中西部的農村學校,雖然地方政府年年招聘新教師,卻仍然年年教師緊缺,新招來的年輕教師面對每月兩千四百多元的收入以及艱苦的生活環(huán)境,鮮有安心留下來的,一般都是在工作一兩年后就調離或辭職離開了,留下來的大都是本土化的教師。每年都有不少青年教師辭職,學校缺老師,只好招一批代課教師臨時支撐著,教學效果難以保障。 優(yōu)質的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不僅存在于城市和鄉(xiāng)鎮(zhèn)之間,在同一地區(qū)的不同學校之間也普遍存在。前幾年國家已經投入巨資改變了鄉(xiāng)鎮(zhèn)中小學校的辦學條件,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的教育規(guī)劃不合理,導致于一些學校剛剛建設一新,學生卻所剩無幾,最后只好廢棄,浪費了國家資源。 提高教育質量,關鍵在教師,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培養(yǎng)不出高素質的學生,要想辦出讓人民滿意的教育,國家還需要在提高教師整體素質,消除教育不均衡等方面做文章,地方主管部門要在“招得來、留得住”方面下功夫,空喊口號、對教師們進行道德綁架無益于教學質量的提高,只有解決了教師們的后顧之憂,才能讓他們安心工作,樂于奉獻。這是兩個大課題,相信隨著國家對國民教育的日益重視,不久之后,有些現(xiàn)狀能夠很快地得到改善。 |